拔山举鼎的意思及故事
拔山举鼎
【拼音】
bá shān jǔ dǐng
【释义】
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。
【出处】
《秦并六国平话》卷下:“籍是时年方二十四,力敌万夫,有拔山举鼎之威。”
解释:据说,项羽二十二三岁时,身体魁梧,体力强壮,能把几百斤重的鼎举起来。
【近义词】
拔山盖世 身强力壮 拔山扛鼎
【反义词】
软弱无力 弱不胜衣 弱不禁风
【造句举例】
项羽拔山举鼎的气势,令敌将闻风丧胆。
【成语故事】
东汉末年,楚汉相争。项羽实力更胜一筹。在楚汉争霸初期具有很大的优势,兵多将广,令刘邦非常畏惧。
项羽,名籍,秦末江东下相人。年轻时候的项羽喜欢武艺,整天舞刀弄棒,而不喜欢读书写字。叔父项梁很生气,项羽说:“男子汉大丈夫整天读书写字有什么出息,只有学习武艺,掌握以一敌万的本领,才能出人投地。”
项梁于是教他兵法,他很开心,但是他也只学习表面皮毛,不肯认真钻研,对兵法也粗略的了解。相传在项羽二十多岁时,长得身体魁梧,高八尺有余,重几百斤,身强体壮,能轻松把几百斤重的鼎举起来。
后来,项羽起兵反秦,接着又同刘邦争夺天下,从24岁开始,奋战了8年,最后被刘邦等包围在垓下,终于自刎于乌江。自刎前,在四面楚歌的那天晚上,项羽在营帐中对着爱妾虞姬和叫骓的名马,慷慨高唱道: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!骓不逝兮可奈何?虞兮虞兮奈若何!一代枭雄就这样命绝乌江,为后人所叹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