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宠若惊的意思及故事
受宠若惊
【拼音】
shòu chǒng ruò jīng
【含义】
宠:宠爱,赏识。受到宠爱、赏识而感到意外的惊喜、不安。
【出处】
①《老子》第一三章:“得之若惊,失之若惊,是谓宠辱若惊。”
②宋·苏轼《谢中书舍人启》:“擢置周行,遽参法从,省躬无有,被宠若惊。”
③《宋史·张洎传》:“况考功状内止称云:‘受宠若惊,居亢无悔。’而本无‘元龙无悔’之语。”
【反义词】
①宠辱不惊
【故事】
《唐书·卢承庆传》载:户承庆,字子余,唐初幽州涿县(今属河北省)人,在唐太宗时,曾任“考功3员外郎”的官职。所谓“考功”,是专管官吏考绩评功的,属于吏部。据说卢承庆对于他的考功工作,比较公正负责。
当时有一个负责运粮的官员,由于粮船沉没的事故,曾受过处罚。卢承庆给他考绩时,因此把他评了个“中下”,并通知他本人。那人没有意见,也没有任何疑惧的表情,于是就这么定了。
卢承庆继而一想:“粮船沉没,不是他个人的责任,也不是他个人的力量所能挽救的,评为‘中下’恐怕不合适。”决定改评为“中中”,并再通知他本人。那人也没有意见,既不说一句虚伪客套的话,又没有什么激动的神色。
卢承庆见他这样,非常称赞,说道:“好,宠辱不惊,难得难得!”随即又把他改列为“中上”。
被宠不骄,被辱也不急,叫做“宠辱不惊”;反之,就叫做“宠辱若惊”。